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
    梁君英, 向明友, 闵尚超, 陈向京, 周杰
    外语界. 2022, 0(4): 2-7.
    本文聚焦浙江大学牵头的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理念与路径。基于“立德树人、科教融合、东西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致力于打造“创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评估、强化技术赋能”四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有服务需求、有完善系统、有科教融合、有课程创新、有共建共享”的虚拟教研室组织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积极探索,符合信息化时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满足学生个人成长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 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
    王海啸, 王文宇
    外语界. 2022, 0(4): 8-15.
    “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项目式教研室旨在创新理论研究、组织机制、运行方式与工作内容,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等方面全力创优。工作方式上,教研室主要通过组织协调实体与虚体教研组合作开展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与队伍建设,共享学术资源、人才资源、教学资源及教研成果。
  • 翻译教学
    李奉栖
    外语界. 2022, 0(4): 72-79.
    本研究采用错误记分法,从忠实度、流利度、术语翻译、风格、文化接受度5个维度对比研究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者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的英汉翻译质量。结果发现,机器翻译在5个维度上的错误总分及忠实度上的错误分值均显著低于学习者的平均值,流利度上的错误分值则显著高于学习者的平均值;二者在术语翻译、风格和文化接受度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启示翻译教师应消除学习者焦虑情绪,引导及监管机器翻译技术的合理使用,革新翻译教学评估手段。
  • 语言习得研究
    张亚, 姜占好
    外语界. 2022, 0(4): 40-48.
    学习者对反馈的投入在二语写作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自动写作评价系统的应用为二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人机混合反馈的新环境。本研究考察了人机混合反馈环境对学习投入和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教师反馈,人机混合反馈能够显著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从而显著提升二语写作水平;(2)在人机混合反馈环境下,认知投入对学习者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最大,行为投入次之,情感投入影响最小,认知投入中的元认知策略运用对写作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 语言习得研究
    冯桂芳, 陈锦
    外语界. 2022, 0(4): 49-56.
    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障碍的诊断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语言理解理论考察了英语听力过程中听力理解障碍的因子构成,探讨了听力理解水平和听力理解障碍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由感知、解析和运用阶段的障碍因子构成;中国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各阶段的听力理解障碍程度具有共同之处,感知阶段障碍程度最高,其次是运用阶段障碍,解析阶段障碍程度最低;学生听力理解水平越低,感知、解析、运用三个阶段的听力理解障碍程度越高。研究结果对英语听力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语言习得研究
    张爽, 张会平
    外语界. 2022, 0(4): 22-30.
    本研究基于复杂理论,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建模与回溯建模的混合设计,以词汇复杂度、句子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为评价变量,考察了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一年间英语写作能力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4个变量均呈先快后慢再快的非线性发展趋势;(2)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可纵向聚类为持续稳定型、先跳跃后稳定型、跳跃稳定交替型3种原型模式;(3)各原型模式典型学生内部子系统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有所差异,认知资源分配、初始写作习惯、反馈、学习动机等是影响各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
    赵雯, 李广利
    外语界. 2022, 0(4): 16-21.
    本文介绍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背景和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外语类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回顾了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历程。文章进而基于构建的虚拟实践共同体模型,从理论基础、组织管理和共同体实践三方面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建设途径。
  • 语言习得研究
    吴雪峰
    外语界. 2022, 0(4): 31-39.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构建包括应用量表和实施测评两个阶段的大学英语写作促学评价实施路径。应用量表阶段,量表描述语经适当处理后用以廓清写作能力、设计写作任务、研制评分标准,确保促学评价实施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实施测评阶段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积极采用新技术帮助师生获取高质量反馈。英语写作促学评价路径构建是发挥CSE实效的有益尝试,对有效开展英语写作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外语教学
    邓惟佳, 徐屹丰, 姜智彬
    外语界. 2022, 0(4): 57-63.
    本文阐释了战略拔尖外语人才的定义和培养目标,引入奥苏贝尔的三维成就动机理论,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为例,提出多学院贯通育人、多环节荣誉教育、多层次激励保障的战略拔尖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基于三重培养机制,文章进而论述了课程体系建设、学术训练与实践、价值引领教育、博雅教育、国情和国际化教育、创新评价制度、旋转流动制度等人才培养路径的开拓和实施。
  • 外语教学
    文秋芳, 张虹
    外语界. 2021, 0(5): 2-9.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这4个核心素养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构成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指标。本文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核心素养确立的根本遵循,说明了各核心素养确立的理由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着重阐释了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个要素及其发展目标。
  • 混合式外语教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胡杰辉)
    胡杰辉
    外语界. 2021, 0(4): 2-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演变,重点讨论混合概念的存废之争、广义与狭义之争、BLL与CALL之争,然后从物理层、技术层、学习理论层和教学理论层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多维内涵,提出超越物理时空混合,注重教学生态构建,整合多元二语习得理论,建立线上线下师生探究共同体。未来研究需要坚持系统的认识论,从混合生态构建视角融合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聚焦混合式外语教学的促学机制、教学评价和系统设计三个关键议题,挖掘系统证据,推动中国特色混合式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
  • 外语教学
    傅恒
    外语界. 2022, 0(4): 64-71.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1年知网收录的356篇金融英语期刊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析我国金融英语研究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显示:(1)金融英语核心文献的研究机构集中在财经类本科院校;(2)研究热点聚焦金融英语语言本体及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改革创新;(3)研究趋势从零散化发展为宏观化、系统化、多元化,但仍存在研究层次偏浅显、研究方法重思辨、研究对象欠均衡、研究视角同质化、研究动能单向性等问题。未来应提升金融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层次,深化可验证信息化金融英语实证研究,平衡金融英语研究领域及主题,增强金融英语研究的跨学科性,开拓金融英语国际化传播路径。
  • 混合式外语教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胡杰辉)
    徐锦芬, 李高新, 刘文波
    外语界. 2021, 0(4): 11-18.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高校外语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生态对大学外语教师提出新的能力要求。本文梳理教师能力概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合教师能力发展的情境性和动态性,尝试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情境下大学外语教师能力框架。该框架涵盖意识、知识和技能三个能力构成要素,呈现探索、整合和创新三个发展阶段,为信息化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
  • 二语研究
    王亚冰, 黄运亭
    外语界. 2022, 0(3): 89-96.
    二语情境下的自我效能感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证据表明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学业成就,然而自我效能感与二语成就的关系强弱及机制仍存争议。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索自我效能感与二语成就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潜在的调节变量。对57项独立研究的整合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与二语成就之间整体上呈现中度相关(r=0.458)。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性别、专业、文化显著影响两者关系。
  • 外语学科建设
    许钧
    外语界. 2022, 0(3): 6-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语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新的历史时期,外语学科面对新的挑战,需要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准确定位,勇于拓展。本文结合笔者的思考,从国际视野、中国根脉、时代脉搏、特色凝练、立身根本等5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 外语教学
    蔡妍, 林璋
    外语界. 2022, 0(3): 45-52.
    新文科建设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内容提质”与“模式创新”要求。本研究以“强化价值引领”和“提升学术内涵”为宗旨,结合智慧教室、云平台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构建外语专业智慧学习共同体,实现“丰富形式载体”和“创新方法手段”目标。外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智慧学习共同体分成4个阶段系统构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习者明确价值导向,打磨专业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能力。
  • 外语教学
    田臻, 彭雅靖
    外语界. 2022, 0(3): 53-60.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借助CiteSpace梳理分析了近十年来(2011—2021年)国际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虚拟现实、远程协作、语音识别、人机互动、自动测评等技术的应用促使外语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革。非正式数字化学习、智能语言学习系统、混合式学习、数据驱动学习等话题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进而总结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该领域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启示。
  • “续论冶研究
    王初明
    外语界. 2021, 0(6): 2-7.
    近年兴起的“续论”颇受关注,主因是它为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效率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续论的促学功效,本文揭示了续论高效促学的内在逻辑,彰显其四个关键促学理念:(1)续论回应外语学习的一个根本性问题;(2)续论充分利用语言理解与产出的不对称性;(3)续论发挥语境促学语言的功效;(4)续论追求互动协同效应最大化。
  • 外语学科建设
    蒋洪新, 彭天笑
    外语界. 2022, 0(3): 2-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外语学科建设如何行稳致远,成为外语界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本文阐述了行稳致远的辩证关系,梳理了外语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讨论了如何推进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 外语教学
    苏芳, 杨鲁新
    外语界. 2022, 0(2): 8-15.
    本研究采用民族志个案研究方法,探究了5位外语专业本科新生两个学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语专业本科新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实践阶段经历了艰难起步、探索发现和丰硕收获等子阶段。学术素养社会化受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中观学校与课堂环境、微观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一个复杂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进而尝试构建了学术素养社会化模型。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栏目主持人:何莲珍)
    向明友
    外语界. 2022, 0(3): 20-27.
    为解决大学英语一线教师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困惑,本文从厘清课程、课程设计和课程思政内涵入手,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文章依据《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相关要求,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特征,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关键问题和方向。
  • 外语教学
    胡开宝
    外语界. 2022, 0(3): 37-44.
    本文分析了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学科的界定、学科基础和特征,重点阐述了该学科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法。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学科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文理交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涵盖基于数据的语言学、翻译学、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库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
  • 外语教学
    张文忠, 孙有中
    外语界. 2022, 0(2): 2-7.
    本文以首批入选外语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25种专业167个建设点为例,考察《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实践教学环节”规定和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对这些专业建设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语种专业点对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理解和要求各不相同,同一语种内不同专业点的理解和要求同样存在差异。文章就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案例阐释和具体建议,并提出探索实践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 二语研究
    董连棋
    外语界. 2022, 0(3): 79-88.
    近年来,情绪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话题,但目前解释学习者外语课堂情绪成因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考察了251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控制—价值评价对外语课堂焦虑和愉悦情绪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1)学习者在外语课堂中经历中等水平的外语焦虑和愉悦情绪,外语学习控制—价值评价总体处于中等到中上水平;(2)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控制评价和积极(内在、外在)价值评价共同显著预测外语课堂焦虑和愉悦;(3)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消极(成本)价值评价显著预测外语课堂焦虑,并与控制评价产生显著交互预测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外语学业情绪的诱发机制、实施外语课堂情绪干预提供启发。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栏目主持人:何莲珍)
    赵雯, 刘建达
    外语界. 2022, 0(3): 12-19.
    本文重点阐述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内容重点”的研制。文章介绍了基于课程思政内容重点开展的问卷调查和差距需求分析,阐释了课程思政内容重点的5个方面,并从课程论视角论述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之间的关系,以期两个指南在新时代有效发挥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 外语教学
    徐捷, 张殿峰, 李延来
    外语界. 2022, 0(2): 16-23.
    本研究基于超语言及其教学理论,分析了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和语言习得机制,提出了超语言视角下的双语教学模式,阐释了教学模式的必要教学环节和优势,剖析了超语言经验库的结构和内容,并且基于经验库建构规律划分了双语教学发展阶段。该双语教学模式可为我国外语师生的教学互动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栏目主持人:何莲珍)
    张文霞, 赵华敏, 胡杰辉
    外语界. 2022, 0(3): 28-36.
    大学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提高课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障。本研究探讨了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并从5个维度编制了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和发展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外语教师整体上课程思政意识强烈,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技能,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评价反馈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进而从个人和院校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提升大学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相关措施建议。
  • 翻译教学
    张茜, 王建华
    外语界. 2022, 0(4): 88-96.
    本研究从学习投入视角,以714名翻译本科专业学生译员为研究对象,基于Astin的“I-E-O”理论模型构建了包含“输入—环境—输出”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学习投入对口译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课堂环境、制度支持、人际互动、学习投入等环境变量均对口译能力产生直接的正向效应;(2)学习投入具有最强预测力,制度支持次之;(3)学习投入在输入变量、其他环境变量与口译能力关系之间起着中介效应;(4)课堂环境、制度支持、人际互动之间显著相关。口译教学应创造支持型制度环境,加强有效的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促进学生口译能力发展。
  • 二语研究
    安琪, 张晓鹏
    外语界. 2022, 0(3): 61-69.
    本研究以社会教育宏观模型和二语动机微观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了中美英三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内部6个维度(理想二语自我、语言学习兴趣、文化生活融合、信息媒介、对目的语本族语者的态度、个人发展)关系的异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898名受试二语动机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语言学习兴趣对个人发展、文化生活融合、对目的语本族语者的态度、理想二语自我等维度具有决定作用;国别对个人发展、信息媒介、对目的语本族语者的态度、语言学习兴趣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尤其是语言学习兴趣的直接效应和国别的调节效应对现有外语学习动机模型修正具有一定启示。
  • 二语研究
    高玉垒, 张智义, 倪传斌
    外语界. 2022, 0(3): 70-78.
    本研究以101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后台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综合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探究了学习者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心流状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与阅读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习者阅读心流状态整体水平较低,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无心流体验;(2)影响心流水平的学习者因素主要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信心和阅读技能,其中阅读兴趣的影响最大;(3)心流体验与阅读成绩、阅读量、阅读速度显著相关,有、无心流体验学习者在这3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心流体验是阅读成绩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但心流体验与阅读时长不存在相关关系。
  • 外语教学
    王会花, 施卫萍
    外语界. 2021, 0(6): 38-45.
    本文分析了外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优势和误区,从发展模式、课程场域、参与主体三个维度探讨教学改革的推进路径:在发展模式维度,厘清外语人才课程思政素养要求,构建紧密附着于知识和能力链条的课程思政素养发展链条,链接“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在课程场域维度,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延展课程场域,激活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场域各个要素,凸显要素之间的互动张力;在参与主体维度,党、政、师、生多元主体形成合力,使课堂内外有序衔接、有机协同,发挥整体育人效应。
  • 国家外语能力建设
    李岩松
    外语界. 2022, 0(1): 2-7.
    新文科背景下,“一带一路”的推进亟需更多关键土著语言人才。本文在剖析新文科、关键土著语言人才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关键土著语言人才培养的原则,并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人才培养实践探讨关键土著语言人才培养路径,期望对同类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 教育技术与模式
    惠良虹, 王勃然
    外语界. 2022, 0(1): 83-91.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大学生的1 758份有效问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数字原住民特征的4个因子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大学生呈现较高水平的数字原住民特征;(2)大学生在线英语学习投入程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3)“伴随技术成长”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多任务处理”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产生显著性负向影响,“依赖图像沟通”和“即时满足与奖励”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在线英语教学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 外语教学
    侯丽娟, 江桂英, 赵仕君, 杜青青
    外语界. 2022, 0(1): 39-47.
    基于Biblioshiny软件,本文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0到2021年的纠正性反馈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关键词、文献被引绘制知识结构和概念结构图谱,梳理纠正性反馈研究的路径和核心主题。纠正性反馈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包括书面纠正性反馈、重铸、二语写作、计算机作为中介的反馈、教师反馈等。未来纠正性反馈研究将在理论框架呈现跨学科多元化的趋势下,注重完善概念定义,侧重分析反馈效果的影响因素,优化实验设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不同热点议题。文章最后对我国纠正性反馈研究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 商务英语教学
    王立非, 宋海玲
    外语界. 2021, 0(5): 33-40.
    本文以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指引,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定义、培养目标、培养路径三方面解读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商英指南》)提出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并阐述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五复合”路径,对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商英指南》,推动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 外语教学
    兰良平, 黄伟嘉
    外语界. 2022, 0(1): 30-38.
    互动结构中隐藏着交际者的认知结构,有效的课堂互动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层认知发展。会话分析视角能够探究微观互动结构,而语言社会化视角的话语历时研究能够揭示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融合会话分析和语言社会化两种视角,提出包含层次结构模式和线形结构模式的课堂互动结构模式理论框架,进而回顾、关联和述评已有课堂互动研究,总结概述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 大学校本英语考试研究(栏目主持人:常辉)
    赵勇, 陆元雯, 常辉
    外语界. 2022, 0(2): 49-55.
    为满足上海交通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需求,我们以COCA语料库词表为主要选词依据,同时参照BNC和JDEST语料库词表,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英语水平考试10 000词词表。本文主要介绍该词表的研制背景和目的,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表的不足,提出词表制定的依据和方法,阐释词表的具体制定步骤和过程,并探讨词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校本考试的影响。
  • 翻译教学
    邓军涛, 许勉君, 赵田园
    外语界. 2022, 0(4): 80-87.
    师资培训是提升口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课程进阶、教学组织、自主学习、资源开发、技术应用、教学测评六个方面回顾了“欧洲会议口译硕士”师资培训工作坊(2012—2022)概况,评析其选题视角多元化、参与主体协同化、组织形式互动化、研讨内容体系化、目标导向职业化五个特色。文章进而从培训主题、技术素养、科研能力、教学反馈、语料资源加工、职业与教学法因素协同等方面反思了该工作坊对我国口译教师教育和口译教学发展的启示。
  • 大学校本英语考试研究(栏目主持人:常辉)
    张利东, 朱一清
    外语界. 2022, 0(2): 41-48.
    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水平考试的汉译英试题为例,探讨了AI自动评分原理与机制,并基于大规模考试数据验证其评分效度。研究发现,AI自动评分结果与人工评分相关系数可达0.76,两种评分结果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高分段和低分段人工评分的质量更高。本研究还对AI自动评分在大规模考试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 专家学者论坛
    金艳, 揭薇, 王伟
    外语界. 2022, 0(2): 24-32.
    语言能力标准在测试中的重要用途之一是为考试分数提供明确、清晰的解释,使考试分数更有意义,考试使用更加合理。为推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特别是考试分数解释和分数报告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开展了四、六级考试与国际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国家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本研究报告了对接研究的意义、设计、实施和结果,探讨了对接研究对完善我国自主开发的语言能力量表和语言考试的启示,并对考试与标准对接研究的方法和实施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