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 全选
    |
    AI+外语教育研究
  • 文秋芳
    外语界. 2025, 0(2):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系统、多维的研究选题思考框架和研究方法建议。首先,构建了一个“四维度”选题思考框架,包括国家政策、外语教学设计、外语教学实施、外语教与学主体四个维度,强调这些维度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提出了三种选题思考路径:自上而下系统推进、灵活选择综合考虑、聚焦教与学主体。接着,阐述了混合研究、个案研究、案例分析、设计研究、辩证研究等适用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研究方法的应用。最后,强调了AI技术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研究的未来方向。
  • 何宁, 王守仁
    外语界. 2025, 0(2): 1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影响各行各业,外语教育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需建设回归教育本质的“新外语”,专注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人工智能交互能力、跨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关键能力,并通过将人工智能融入外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外语教师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深化新外语建设,改革外语教育教学,使得外语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
  • 研究方法(栏目主持人:李少锋)
  • 任伟, 李少锋, 田鑫月
    外语界. 2025, 0(2): 16-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语用教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性综述。笔者以语用、教学相关词汇为主题词,检索了CSSCI和SSCI数据库,在文献筛选与整理的基础上多维度剖析了入选的实证研究。文献编码体系涵盖教学目标、语用能力构成、目标语言、教学群体、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数据收集方法、测量设计、数据分析与报告。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系统考察,文章全面分析了语用教学研究的方法,并揭示了语用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未来语用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方法论指导和启示。
  • 李成陈
    外语界. 2025, 0(2): 25-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话题和方法两方面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追踪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对48篇文献的分析显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情感类个体差异因素,对学习行为和学习环境的关注相对较少。研究多采用基于量化研究、混合研究方法的描述类研究设计;多采用便利抽样,样本量差异较大;研究参与者多为学习线下英语课程的中国或伊朗大学生;时间跨度多为一周及以上,较少采用短窗口、长短窗口结合设计;研究测量次数较少,间隔设计细节缺失;存在部分数据损耗,损耗处理方法缺乏;研究工具多为问卷和访谈,但信效度报告不足;量化分析以变量中心法为主,而质性分析汇报过简。基于以上不足,笔者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
  • 张建华, LawrenceJunZHANG
    外语界. 2025, 0(2): 35-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方法论视角系统综述任务准备对二语学习作用的文献。对56篇SSCI论文的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被试多为成人外语学习者;常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对照实验;不同任务准备条件和类型的比较不均衡;聚焦教室或实验室环境,常采用记叙文或议论文任务;倾向于分析句法复杂性、词汇复杂性、准确性、流利度等细化指标;统计方法多样,但假设检验不足。研究进而指出了任务准备研究的未来方向。
  • 外语教材研究
  • 王晓莉, 胡开宝
    外语界. 2025, 0(2): 4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材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中国特色话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传播中国·大学英语进阶教程》针对当前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创新探索中国特色话语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路径。该教材编写通过以主题为导向的课文主题编排、纸数融合的教材形态建设和创新实用的练习设计,结合中外互鉴视角和立体式传播策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
  • 金檀, 尚利娜, 刘伟, 白春苗
    外语界. 2025, 0(2): 5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聚焦新形态外语写作教材智能开发中的教师投入,分析了2位大学英语写作教师的投入过程。研究发现,该情境下的教师投入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了输入素材数字化、教学方式混合化和写作课堂生态化3个阶段,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进而尝试构建了新形态外语写作教材智能开发的教师投入模型,以期为新形态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 张虹, 贺晨蕾, 闫方朔
    外语界. 2025, 0(2): 59-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PRISMA框架对近二十年(2006—2024年)国内外101篇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发现,国内外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总体发文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研究主题聚焦教材评价与开发,对教材使用与分析重视不够。实证研究中,理论框架应用不足,缺乏系统性;研究对象涵盖大、中、小学全学段教材,相对侧重大学阶段教材,教材语种以英语为主;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多数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最后,本研究揭示了国内外研究的共性问题,并展望了我国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的发展前景。
  • 外语教学
  • 曾艳钰
    外语界. 2025, 0(2): 67-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文学素养在外语教育中的多维度价值,揭示其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深化文化认知、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课程体系碎片化等问题,文章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案例,分析了文学教学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实施路径,为培养兼具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启示。
  • 赵宇霏, 杨鲁新
    外语界. 2025, 0(2):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教育精准帮扶重点关注当地教师的现实需求,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基于TPACK模型,“人工智能+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精细化、生涯式规划,借助线上平台搭建常态化课程学习体系,实现远程实时交互与人工智能协助的自主学习,并借助线下教学周集中开展送课评课、跟岗学习等综合应用实践学习活动。新时代外语教育精准帮扶应深度挖掘教师需求,立体化建构知识模型,动态调整帮扶内容,聚拢集合多方力量,确保教育帮扶发挥实效。
  • 何艳华, 马秋艳
    外语界. 2025, 0(2): 80-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生态给养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对816名教师、1 313名本科生和948名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对8名教师、13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在教学层面的积极给养转化较多,表现为较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科研层面的积极给养转化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科研活动缺乏和科研能力不足。研究进而提出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旨在为教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 刘婷婷, 徐剑, 袁辉
    外语界. 2025, 0(2): 88-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通过分析优质课程思政教案,揭示了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生态特征、生态失衡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呈现“双向促成”、“三元互构”的内容特征与策略特征,但存在评价活动时空断裂、主体协同机制缺失、反思性文化缺位等生态失衡问题。研究构建了外语教师生态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包含“语言—文化—价值”三维联动的分层化评价内容、“多模态实践+跨文化场景”赋能的评价方法、“互构共促”的评价主体、制度化培育的反思性评价文化、“政策—技术—资源”协同的外部支持系统等要素,为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提供了可操作性评价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