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文秋芳
    外语界. 2018, 185(2): 2.
    本文阐述了辩证研究范式的理论及其应用。全文主体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辩证研究范式”与“辩证研究法”的主要差异;第二部分解释辩证研究范式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通过笔者个人的研究案例说明辩证研究范式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 论文
    史兴松 ;万文菁
    外语界. 2018, 185(2): 20.
    本文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2007—2017年国内外商务英语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设计阶段,国内外均重视商务英语教育研究,国外比国内更注重商务英语话语研究;国内外研究的学科背景均以语言学为主,但国外研究的跨学科性强于国内;国外研究涉及的商务体裁更加丰富,对口头、网络等交际实践话语的关注度远高于国内。(2)数据收集阶段,国内外均以非概率抽样为主,国外研究更多使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数据收集方法。(3)数据分析阶段,混合法和定性法是国外研究的主流方法,而国内偏向定量法;在具体分析方法上,国内研究者对语料库分析工具的运用较为充分。(4)信效度检验方面,国内外研究均有不足。文章最后对我国商务英语研究提出相关启示。
  • 论文
    郑晓红
    外语界. 2018, 185(2): 80.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本土化、教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维度和评价三方面与Michael Byram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对话访谈显示,中国学者开展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本土化研究;教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呈现可以采用多元文化视角,侧重呈现技能、态度以及文化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要融合形成性评价,设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文章最后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教材评价的启示意义。
  • 论文
    曾用强
    外语界.
    提要:本文报告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阅读量表”制定流程及验证方法。作者首先从多维观界定了阅读能力的构念,认为阅读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和阅读策略,其中认知能力涵盖识别与提取、概括与分析、批判与评价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策略涵盖规划、执行、评估与补救等策略。其次,作者详细介绍了阅读能力描述语的制定规范和具体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描述语库建设、描述语验证与修订、描述语发布等。最后,作者阐述了阅读能力量表效度验证的步骤与方法。
  • 论文
    孟春国
    外语界. 2018, 185(2): 11.
    本文采用自传民族志方法,基于笔者学习和开展质性研究的个体经历与体悟,反思质性研究在中国外语学界的发展困境,进而探寻其出路。叙事探究发现,质性研究发展困境主要源于学习和实践质性研究的实际困难、部分研究者对质性研究的认知偏误以及传统研究文化与当下学术语境的排斥态度。在研究方法多元时代,质性研究方法应被纳入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及研究生课程体系,国内学术期刊当为质性研究留有一席之地。
  • 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
    梁君英, 向明友, 闵尚超, 陈向京, 周杰
    外语界. 2022, 0(4): 2-7.
    本文聚焦浙江大学牵头的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理念与路径。基于“立德树人、科教融合、东西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致力于打造“创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评估、强化技术赋能”四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有服务需求、有完善系统、有科教融合、有课程创新、有共建共享”的虚拟教研室组织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积极探索,符合信息化时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满足学生个人成长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 论文
    金艳;杨惠中
    外语界. 2018, 185(2): 29.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测试项目,由我国语言测试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自主设计和开发。本文回顾四、六级考试三十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作用,并结合语言测试的效度理论,探索我国语言测试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文章指出,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项目,必须重视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深入思考语言测试的社会学问题,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测试道路,使我国的民族品牌考试更加稳健发展,并在不远的将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 论文
    李荫华 张传根
    外语界. 2018, 185(2): 87.
    本文主要阐述了“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背景、编写理念、结构和特色。该系列教材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编写,继承“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材质量等方面的优良传统,在选材、练习设计、数字资源配套等方面力求创新,以满足新时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
  • 论文
    江进林
    外语界. 2018, 185(2): 4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6—2017年我国14种外语类主要期刊发表的外语测试实证研究论文进行梳理,探究国内外语测试实证研究的整体趋势、内容和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外语测试实证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呈波动式发展趋势;超过一半的研究关注大规模测试,研究主题不仅涵盖效度、构念、反拨效应、人工评分、试题/任务/试卷、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考生表现等经典主题,也包括机考和网考、自动评分、课堂评估、社会因素、等级量表、测评素养、认知诊断测试等新兴话题;研究具有对象广泛、内容多元、方法综合的特点,但研究的均衡性、系统性、前沿性有待提升。文章进而结合国际研究热点,对我国外语测试实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 论文
    张文鹤,文军
    外语界.
    提要:随着翻译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翻译教学研究正成为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领域。本文借助Excel与CiteSpace分析工具,对翻译研究文献库和Web of Science中SSCI子库两个数据库中40多年来的国外翻译教学研究文献进行了年度发文量、关键词聚类与共引等方面的分析,绘制国外翻译教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国外翻译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并提出其对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翻译教学;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与趋势; 启示
  • 论文
    白丽茹
    外语界.
    提要:为给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课堂英语写作焦虑相关研究提供科学规范、简便易施的调查工具,本研究以24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尝试编制了“英语写作焦虑诱发因素量表”。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写作焦虑诱发因素包含写作者个体诱发因素和写作过程诱发因素,前者涉及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和篇章能力诱发因素,后者涉及评阅反馈、任务特征和输出方式诱发因素;量表题项鉴别能力优良,达到理想的心理测量学量表编制要求;调查项目和调查内容具有较好的聚合性和独立性;量表及其调查项目能够有效区分同一英语写作团体内不同写作焦虑程度的个体,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
  • 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
    王海啸, 王文宇
    外语界. 2022, 0(4): 8-15.
    “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项目式教研室旨在创新理论研究、组织机制、运行方式与工作内容,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等方面全力创优。工作方式上,教研室主要通过组织协调实体与虚体教研组合作开展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与队伍建设,共享学术资源、人才资源、教学资源及教研成果。
  • 论文
    洪民
    外语界. 2018, 185(2): 57.
    本研究基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通过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分析动机行为在二语自我和英语读写技能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二语理想自我对阅读技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动机行为在二语理想自我与阅读技能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二语学习体验对写作技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动机行为在二语学习体验与写作技能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二语应然自我对读写技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动机行为在二者之间无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英语读写技能教学提供参考。
  • 论文
    赵舒静
    外语界. 2018, 185(2): 93.
    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师探索实践混合式教学的困惑,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系列教材的研发为例,阐述纸质媒介与数字资源融合创新的背景、原则及其对于实践混合式教学的裨益,倡导教师借助新型电子课件实施分级目标教学,借力具备教学管理功能的在线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论文
    冯光武
    外语界.
    2017年我国将颁布实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国高校英语专业要着手制定国标实施方案,包括制定学校标准、修订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本文围绕英语专业在校标中找准学校定位、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学校特色、在课程体系中凸显专业方向优势进行讨论分析和提出建议,为高校制定国标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标; 人才培养; 专业特色
  • 论文
    杨莉芳
    外语界. 2018, 185(2): 49.
    新时代外语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已经超越单一的语言能力,还包括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由此设计反映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语言测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并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中的两项任务为例,从任务形式、任务内容、评分标准三个方面探讨融合上述能力的复合型构念在语言测试任务中的实现途径,以期为外语人才选拔与培养提供参考。
  • 论文
    江桂英;李成陈
    外语界.
    提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SLA研究的发展脉络,概述了积极心理学对SLA研究积极转向的促进作用及其具体体现,即从负性情绪到正性情绪,从负性情绪到情绪智力,从PERMA到EMPHATHICS。文章进而对我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SLA研究提出展望:1)研究变量更加多样化、背景化和复杂化;2)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测量工具更加科学化;3)开展更多积极心理学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和实践。积极心理学将在拓展我国SLA研究、推动人本主义外语教学等方面大有作为。
  • 翻译教学
    李奉栖
    外语界. 2022, 0(4): 72-79.
    本研究采用错误记分法,从忠实度、流利度、术语翻译、风格、文化接受度5个维度对比研究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者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的英汉翻译质量。结果发现,机器翻译在5个维度上的错误总分及忠实度上的错误分值均显著低于学习者的平均值,流利度上的错误分值则显著高于学习者的平均值;二者在术语翻译、风格和文化接受度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启示翻译教师应消除学习者焦虑情绪,引导及监管机器翻译技术的合理使用,革新翻译教学评估手段。
  • 论文
    束定芳
    外语界.
    提要:陆谷孙先生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词典学家、词典编撰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他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方法和教师外语教学方法的建议与主张无疑对我们思考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陆先生有关外语教学的观点和主张进行梳理评述,旨在为我们继承传统外语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提供指引借鉴。陆谷孙先生有关外语教学的主要观点和主张包括:(1)外语学习要“淡化一点功利目的”,让学生享受外语学习;(2)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3)外语学习的输入应该增加“能打动人”的内容;(4)外语学习中不排除“机械模仿”;(5)外语学习应该经常与母语比较;(6)外语学习需要了解目标语的历史等。
    关键词:陆谷孙; 中国特色; 外语教学理论
  • 论文
    周正钟
    外语界. 2018, 185(2): 65.
    本研究以72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考察不同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对二语语块产出性知识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同输入频次对二语语块产出性知识的即时测试有频次效应,并且一周后存在延时效应;(2)不同输出频次对一周后二语语块产出性知识测试有频次效应,并且两周后仍存在延时效应;(3)不同输入与输出频次对二语语块产出性知识习得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深化显性、隐性教学与“频次效应”的认识,对语块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论文
    王文斌,赵朝永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考察中国学习者英语书面语产出中的“流水句”现象。结果显示,不同学习阶段的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均会产出“流水句”,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偏误现象。研究通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和定性描写发现,母语汉语者产出英语“流水句”是汉语“流水句”在英语习得中的一种无意识负迁移现象,其根源是英汉民族在思维层面的不同时空偏好。
    关键词:中国英语学习者; 流水句; 负迁移; 时间性; 空间性
  • 论文
    张晓艺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基于语言任务特征描述框架,考察了我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生对《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B1—C1级别阅读能力描述语的理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对阅读能力描述语的理解受到代码复杂度 (篇章语言难度)、话题熟悉度、阅读时间压力和任务支配度 (阅读条件限制) 的影响,而思维过程复杂度 (认知负荷) 的影响则不甚明确。本研究能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建设和修订提供一定经验借鉴。
  • 论文
    孙钦美;赵双花
    外语界. 2018, 185(2): 74.
    首届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于2018年3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文梳理了高峰论坛的热点论题,通过内容分析和文献分析概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并探讨了我国高校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多元发展趋向,以期对高校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 论文
    张洁;周燕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一所重点外语院校8位老教师的深度访谈,探究外语教育传统(1949—1978)中的写作教学实践,剖析写作教学实践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总结写作教学实践的核心理念。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教育传统中的写作教学立足于教学和育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追求写作的真实性和思想性,重视实践的互动性和主体性,强调教和学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研究最后针对我国当下的外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启示。
  • 语言习得研究
    张亚, 姜占好
    外语界. 2022, 0(4): 40-48.
    学习者对反馈的投入在二语写作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自动写作评价系统的应用为二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人机混合反馈的新环境。本研究考察了人机混合反馈环境对学习投入和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教师反馈,人机混合反馈能够显著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从而显著提升二语写作水平;(2)在人机混合反馈环境下,认知投入对学习者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最大,行为投入次之,情感投入影响最小,认知投入中的元认知策略运用对写作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 语言习得研究
    冯桂芳, 陈锦
    外语界. 2022, 0(4): 49-56.
    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障碍的诊断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语言理解理论考察了英语听力过程中听力理解障碍的因子构成,探讨了听力理解水平和听力理解障碍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由感知、解析和运用阶段的障碍因子构成;中国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各阶段的听力理解障碍程度具有共同之处,感知阶段障碍程度最高,其次是运用阶段障碍,解析阶段障碍程度最低;学生听力理解水平越低,感知、解析、运用三个阶段的听力理解障碍程度越高。研究结果对英语听力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语言习得研究
    张爽, 张会平
    外语界. 2022, 0(4): 22-30.
    本研究基于复杂理论,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建模与回溯建模的混合设计,以词汇复杂度、句子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为评价变量,考察了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一年间英语写作能力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4个变量均呈先快后慢再快的非线性发展趋势;(2)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可纵向聚类为持续稳定型、先跳跃后稳定型、跳跃稳定交替型3种原型模式;(3)各原型模式典型学生内部子系统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有所差异,认知资源分配、初始写作习惯、反馈、学习动机等是影响各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论文
    范能维, 王爱琴
    外语界.
    “思辨缺席”已成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顽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以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计为抓手,探索将思辨能力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实践能力等各项子能力培养分别融入语言技能类、语言知识类、语言应用类、文化素养类课程模块及实践模块教学,以此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升英语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标; 课程模块; 思辨能力; 子能力培养
  • 论文
    李玖;王建华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运用RevMan 5.3,就2007—2017年国内外41项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效应的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1)二语写作任务复杂度研究以单因素研究为主,且较多关注资源指引型变量;2)语言测量指标多样,但也存在分布不均衡和可比性有限的问题;3)资源指引型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复杂性和流利性均有显著性积极效应,对准确性有非显著性积极效应;4)资源消耗型任务复杂度对准确性有显著性消极效应,对句法复杂性有非显著性消极效应,对流利性和词汇复杂性均有非显著性积极效应;5)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效应的中介变量是认知负荷,调节变量包括写作者二语水平、语言测量指标和任务复杂度具体维度。
  • 论文
    王俊菊;杨凯;孙田丰
    外语界.
    提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了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术写作中的文献引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引用的文献类型较多、学术取向明显、文献来源相对集中,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引文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学业要求,学生大多从论文写作出发,通过引文建立学术关联以示对学术权威和成果的尊重,但自我学术身份构建不足;文献的相关性、权威性、可及性和时新性是影响文献选择和引用的主要因素。文章指出,英语研究生在文献引用方面的群体性、阶段性、多维性、渐进性等特征表明文献引用能力是多元因素的聚合,需要不断尝试和大量训练才能提高。
  • 论文
    付小秋,张红玲
    外语界.
    提要: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介绍了跨文化培训的主要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文章以综合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行动研究和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为案例,为跨文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可操作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跨文化培训方法;跨文化交际能力
  • 论文
    文秋芳,林琳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调查探析了14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的评审策略与态度。研究发现,受访专家在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的总体标准指导下,主要采用两类评审策略:一类是“一点淘汰法”,即只要不符合关键标准,课题就被否定;另一类是“比较法”,即在同等条件下根据自己制定的优先顺序标准优中选优。在评审态度方面,所有受访专家均视评审为“神圣”任务。他们态度认真,尽力做到客观、公平;碰到不熟悉课题时,他们会查阅资料,防止误判。最后,受访专家还为项目申请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通讯评审; 评审策略; 评审态度
  • 大学外语虚拟教研室研究
    赵雯, 李广利
    外语界. 2022, 0(4): 16-21.
    本文介绍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背景和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外语类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回顾了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历程。文章进而基于构建的虚拟实践共同体模型,从理论基础、组织管理和共同体实践三方面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建设途径。
  • 论文
    王少爽
    外语界.
    提要:在翻译职业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对于职业译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分析了职业化时代译者的信息需求,借鉴信息素养与翻译能力的研究成果阐释了译者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构建了职业化时代译者信息素养模型,进而探讨了译者信息素养对于翻译专业的教学意义。文章认为信息素养是译者胜任翻译职业的元素养,翻译技术教学应实现从技术能力培训向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升级。
    关键词:译者信息素养; 翻译职业化;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 语言习得研究
    吴雪峰
    外语界. 2022, 0(4): 31-39.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构建包括应用量表和实施测评两个阶段的大学英语写作促学评价实施路径。应用量表阶段,量表描述语经适当处理后用以廓清写作能力、设计写作任务、研制评分标准,确保促学评价实施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实施测评阶段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积极采用新技术帮助师生获取高质量反馈。英语写作促学评价路径构建是发挥CSE实效的有益尝试,对有效开展英语写作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论文
    邬颖祺;苑仁庆;郑群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采用多媒体引导法、恰当性判断法及回顾式访谈考察了5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表达和理解英语惯例语的能力。结果表明:1)被试在特定语境下不能像本族语者一样恰当地表达惯例语,但其话语能被本族语者接受;2)被试不能完全准确地理解惯例语的恰当用法,元语用意识不足,忽视惯例语的多功能性。研究进而提出,教师应加强惯例语知识的显性教学,重点探讨形式不同而语用功能相同的惯例语之间的差异,并尽可能多地提供覆盖惯例语用法的语言素材。
  • 外语教学
    邓惟佳, 徐屹丰, 姜智彬
    外语界. 2022, 0(4): 57-63.
    本文阐释了战略拔尖外语人才的定义和培养目标,引入奥苏贝尔的三维成就动机理论,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为例,提出多学院贯通育人、多环节荣誉教育、多层次激励保障的战略拔尖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基于三重培养机制,文章进而论述了课程体系建设、学术训练与实践、价值引领教育、博雅教育、国情和国际化教育、创新评价制度、旋转流动制度等人才培养路径的开拓和实施。
  • 论文
    张新玲、张思雨
    外语界.
    提要:综合性读写结合写作是大学英语写作的重要内容,技能混同是其构念描述必须突破的瓶颈。本文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框架,通过调查问卷和写作任务探究该构念的构成要素。对205名教师和299名学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是一项不同于阅读或写作能力的独立构念,沉思转化为其典型要素之一;2)综合性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构念包含读写能力—写作、读写能力—沉思—提取构建、读写能力—阅读—概括评价、读写能力—阅读—识别理解、读写策略—读写—规划、读写策略—读写—执行、读写能力—沉思—转化等要素;3)写作能力方差贡献率最大,且其贡献率和任务类型紧密相关。本文可为写作教学和课堂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 外语教学
    文秋芳, 张虹
    外语界. 2021, 0(5): 2-9.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这4个核心素养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构成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指标。本文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核心素养确立的根本遵循,说明了各核心素养确立的理由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着重阐释了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个要素及其发展目标。
  • 论文
    顾晓乐
    外语界.
    提要:本研究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背景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培养模型分为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理论模型关注跨文化教育培养什么的问题,包含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宏观构成维度,每个维度将语言、文化和交际相融合,体现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合作、协商和调适实现从文化内身份向跨文化身份的跨越。实践模型关注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三环结构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模型是实践模型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型是理论模型的教学转化机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外语教学; 理论模型; 实践模型; 对话理论